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是一所位于美國北卡萊羅納的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學。杜克大學為美國頂尖的學府之一,有“南方哈佛”之稱,其2016年錄取率為9%。雖然目前的學校創建于1924年,但杜克大學的歷史實際上可以回溯到1859年時在現址創立的圣三一學院或更早于1838年創立的的布朗學校。其??渖虒W院排全美商學院前十名;根據彭博商業周刊公布的2014年商學院全日制MBA項目排名,杜克大學??渖虒W院超過哈佛大學商學院,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等,位居全美首位。
杜克大學校友包括美國第37任總統尼克松,梅林達·蓋茨。值得一提的是,杜克大學的前身,圣三一學院的第一位外籍學生查爾斯是個中國人,查爾斯回國后創業賺了大錢又傾盡家產投資辛亥革命,然而革命成功后的1915年孫某卻把查爾斯的女兒拐走了,你可能猜到了被拐走的這個女兒是宋慶齡,查爾斯就是民國四大家族的掌門宋嘉澍。體育方面,杜克大學走出來不下十個NBA球員,姚明在火箭的隊友巴蒂爾即是杜克大學的籃球隊員。
杜克大學的歷史要從1924年說起,當年12月11日時,美國巨富詹姆斯·布加南·杜克(James Buchanan Duke)捐贈了一筆高達4千萬美元(相當于2017年$571,184,466) 的捐款成立杜克基金,用以贊助他的家鄉德罕周圍多所高等教育機構與醫院的營運。當時也列在受饋名單的圣三一學院董事長威廉·普萊斯登·富(William Preston Few)堅持學校應該改名為杜克大學以感謝杜克的善心,在詹姆斯·杜克的同意之下,學校改名為今日現名以紀念杜克的父親喬治·華盛頓·杜克(George Washington Duke)與他的家族。
喬治·華盛頓·杜克于1820年出生在北卡羅萊納州的奧蘭治縣東部,今天的巴哈馬鎮,是家中的第八個孩子。喬治·華盛頓·杜克可謂命途多舛,十歲喪父,27歲喪妻,撇下兩個兒子一個3歲一個1歲。好在結婚的時候岳父送他72英畝的良田才不至窮困潦倒,1852年32歲的喬治·華盛頓·杜克再婚并生下三個孩子,詹姆斯·布加南·杜克是小兒子。不幸的是,再婚僅僅六年14歲的大兒子病死于傷寒,第二任妻子在照顧大兒子的過程中被傳染后不久去世。
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41歲的喬治·華盛頓·杜克因過了南方聯軍征兵的年齡得以留在家中照顧四個孩子,不料第二年九月南方邦聯將征兵年齡上限提高到45歲,杜克不得不變賣家中的農場設備應征入伍,于1865年戰爭接近尾聲的時候被俘。在聯邦監獄被關押一段時間后,杜克被假釋,聯邦政府將他們船運到新伯爾尼并把他們拋在那里,而后杜克獨自步行134英里(214公里)回到家中與兒女團聚,當時的杜克已經45歲。
北卡萊羅納當地的明葉煙草(熏制煙草)在南方軍隊中廣受歡迎,這種煙吸起來更柔和芳醇。杜克在他第二任妻子去世后曾經嘗試種植并推廣明葉煙草,南北戰爭的爆發中斷了他的煙草事業。從戰場回來的杜克真切感受到了士兵們對明葉煙草的鐘愛,他決定自己建立卷煙廠來幫助退伍的南方士兵們延續明葉煙草的美好記憶。杜克將自家原來的谷倉改成煙處理廠在門上掛了個銘牌,寫著“杜克和他的兒子們煙草公司”。全家齊上陣一起制作煙卷兒,并在自家出品的煙草上貼上手寫的標簽,上書拉丁文“Pro Bono Publico”,翻譯成中文“為了公益”,當然也可以理解為“為人民服務”。
事實證明飽含情懷和有著崇高理想的企業家運氣往往不會太差,在經歷了坎坷的前半生之后,杜克正在迎來他人生頂點。為人民服務牌煙草上市后就獲得了一致好評,杜克就不得不擴大生產以滿足巨大的市場需求,幾年后杜克便擁有了三家煙草工廠。為了將煙草賣到更遠的地方,杜克的二兒子布洛迪(第一任妻子所生)于1869年在鐵路經過的達勒姆鎮開設了一家卷煙廠。5年后的1874年,杜克和他另外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就是詹姆斯·布加南·杜克,另一個叫本杰明·牛頓·杜克,二人均為杜克第二任妻子所生,也將他們的業務搬到了達勒姆。之后不久,兩位兄弟便接手了父親手中的業務。
縱然,香煙因為它自身的成癮性使得它擁有巨大的消費市場,然而在當時,一個技術嫻熟的卷煙工一小時只能做200支香煙,按照現在的包裝規格,一條香煙需要一個工人一個小時才能生產出來,況且熟練的卷煙工在勞動力市場上供不應求。成品香煙在當時屬于奢侈品,1881年,為了提高香煙的產能,時年25歲的詹姆斯專程到紐約招了125個來自歐洲猶太移民,這些人在歐洲就已經是熟練的卷煙工了。值得一提的是,1861年到1880年期間,約500萬移民來到美國,他們中有大量熟練的技術工人,其中不乏掌握當時關鍵工業技術的工程師,這些移民為美國的工業革命提供了重要的力量。
詹姆斯卓越的商業才能,外加移民外援相助,足以讓杜克家族生產的香煙統治達勒姆周邊的香煙市場。資料顯示,1883年杜克家族每天可生產25萬支香煙,但僅僅這些完全不足以讓杜克家族成為全美煙草巨頭并捐出一所優秀的大學。1884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詹姆斯獲知有一款叫邦薩克卷煙機的設備卷煙速度是工人的60倍,正是這款機器將杜克拉上了財富的快車道,也給整個煙草工業帶來了巨大的變革。
故事要從1865年說起,這一年約翰·艾倫(John Allen)和劉易斯·金特(Lewis Ginter)合作創立了艾倫金特煙草公司,面對供不應求的卷煙市場,艾倫和金特決定聘用女性幫他們卷煙,是美國第一家拼音女性的卷煙廠。1875年,艾倫金特煙草公司拿出75000美金作為獎勵尋找能夠發明卷煙機的人。其實早在1867年,古巴人蘇西尼就發明了一款每小時可生產3600支香煙的,但由于蘇西尼卷煙機太過復雜且難以維護,這種卷煙機器沒有被廣泛應用。1875年的75000美金約相當于今天的167萬美金,面對如此豐厚的獎勵,僅16歲的邦薩克(James Albert Bonsack)決定退學,全職發明卷煙機。
1880年,邦薩克做出了第一臺卷煙機原型,然而上帝在這個時候跟他開了個小小的玩笑,卷煙機原型在一把大火中化為灰燼。邦薩克一蹶不振這種劇情當然不會出現,幾個月后他就重新做了一臺卷煙機并畫出了機器圖紙申請了專利,并順理成章的拿到了獎金。邦薩克卷煙機的卷煙速度為200支/分鐘,是人工卷煙速度的60倍,是蘇西尼卷煙機的3倍多。
如果細心查一下就會發現,很多偉大的發明都誕生于19世紀,例如白熾燈,飛機,內燃機,電話等,這些發明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僅僅從經濟方面的影響考量卷煙機的發明可以在整個19世紀打入4強。
像很多新鮮事物一樣,在被發明的頭幾年時間里,邦薩克卷煙機并不被廣泛接受。煙民們認為手卷的香煙更香醇更細膩更奢華,正如現代人認為手工制造的汽車更好。而很多卷煙廠也不愿意一次性投入大筆資金購置卷煙機,何況邦薩克卷煙機的穩定性還有待提高。然而,詹姆斯·杜克看到了機會,1884年在卷煙機機械師的幫助下,詹姆斯·杜克提升了卷煙機的穩定性,并通過更低的價格購置了第一一臺卷煙機。那個時候,只有像詹姆斯·杜克和少數聰明人知道,這哪里是什么卷煙機,這就是印鈔機啊。
馬車夫會抵制汽車,出租司機會抵制滴滴快車,詹姆斯·杜克的卷煙機當然也遭遇了卷煙工的抵制,卷煙機機械師一度收到死亡威脅。卷煙工們組織工會,想盡各種辦法抵制卷煙機,直到1888年,詹姆斯·杜克名下的卷煙廠才用卷煙機全部取代人力。對了,哪一批猶太移民各自拿了幾個星期的工錢離開了卷煙廠,尋找新的容身之處。
又一次,工程師和企業家的結合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卷煙機本身,既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又是大規模重武器。